第287章 三十
關燈
小
中
大
第287章 三十
自裴孟檀將官印章子以及坐臥用具搬到端門北楹之後,事務繁忙,三五日才得回家一趟,時間還不定。
裴明憫升任了侍讀學士,仍然繼續之前的編纂任務,每日在翰林院早出晚歸,偶爾也要加班加點。是以十五過後,又幾日,臨到他祖母忌辰,父子才碰面。
裴氏祖地宗祠位於稷州,老爺子尚在,故而他們京中只在佛堂供奉牌位,逢年節以及忌辰做祭。
法事安排在晨間,正祭過後,家人難得坐在一起吃了頓早飯。飯後靜坐消食,裴夫人問兒子:“你升職也有些時日,直房換了沒有?給你安排的事務,底下用的人,都還順手麽?”
裴明憫沒料到母親問這個,看過去,母親向父親那邊擠擠眼。他頓時明白了,是代替父親問的。
他想了想,就說:“我原來的直房朝向挺好的,坐慣了,就沒挪動。先前負責的幾篇列傳沒編纂完,現在就接著編,同僚之間相處得也都挺好的。”
裴夫人本是替夫一問,聞言卻上了心,蹙眉道:“和幾個人待一間屋子裏,不逼仄麽?你才從北黎回來不久,哪裏就有坐慣一說呢?雖說你這官職的品秩低,但在翰林院裏總是能排上號的,哪有什麽都不動的道理。否則和從前做編纂又有什麽區別,是不是啊老爺?”
她給夫君遞了眼神過去,裴孟檀放下清口茶,凝神道:“這是你自己的意願,還是你們學士的安排?”
“這就是我自己的意願。”裴明憫看著父親,想說,難道學士沒有告訴父親嗎?何必還要來問他。
但這話若說出來,語態必然不恭敬,他就把話都咽下去了。
裴孟檀頷首道:“既然是你自己的意願,你樂意留在翰林院編史書,那就繼續吧。”
“老爺這話什麽意思?”裴夫人眉頭皺得更緊了。老夫妻倆對視,她不解地示意,和孩子置什麽氣呢?
裴孟檀理了理衣領,語氣依然隨和:“給他打氣的意思。好了,還有如山的事務等著處理,我就先回政事堂了。”
說罷起身欲走。
裴明憫疊掌相送:“父親慢走。”
“什麽時候想出翰林院了,再來找你爹說話。”裴孟檀撂下一句話,行走間並不分他一眼。
“爹這是什麽意思?”裴明憫豁然起身反問,“難道兒子出不出翰林院,任什麽職做什麽事,全憑父親做主嗎?”
裴孟檀停下腳步,回頭瞧自己的兒子。
裴夫人趕緊向周圍的侍從打了個手勢,讓他們無聲退下。
裴孟檀這才緩緩說道:“你自三歲開蒙,家裏為你請遍名師,你的吃穿用度,你的游學花費,哪一樣不是由家裏負擔?難道你爹作為一家之主,還做不得你的主了?”
裴明憫這幾日想了很多很多,腦子裏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想法,忍不住說:“是,我至今所用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家裏的積累。可家裏積累的財富難道就是與生俱來的嗎?既然受萬民供奉,取之於民,還之於民,有什麽不對?”
“還之於民,靠嘴巴還嗎?你要治國平天下,也是靠嘴巴說嗎?沒有權力,你拿什麽談抱負?”裴孟檀負手而立,體態從容,聲量卻提高了兩分:“既然要談抱負,你爹我想和你祖父一樣做宰相,想讓你也做宰相,又有什麽不對?”
他知道兒子與自己理念不符,平素相處甚至不如自己的學生。可他就這一個兒子,聰慧、敏銳、才學出眾,沒有一處不得他歡心,怎麽偏偏就要和他背道而馳呢?
裴明憫雙手提起袍擺,當即跪下,說:“我是想做宰相,但我想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積累功績做宰相,而不是憑借你們的餘蔭和暗地裏的扶持。”
“縣令,侍讀,總督,尚書,乃至宰相,這些官位不論大小,都是公器,不是我裴氏一家或是哪幾家之物。累世公卿,只靠權術逢迎帝心、籠絡下臣,又能維系幾世?得來不端不正的權位,就如地基歪斜之樓,不出兩代,就要傾塌。”
這話絲毫不留餘地,正戳中裴孟檀心窩,讓他真切地動了怒,面上卻笑道:“若你出身寒門,遭上峰打壓、同僚排擠,也敢與我說這種話嗎?”
“今行不靠出身,也能得陛下信任與重用,不是做得很好嗎?”裴明憫閉了閉眼,仰頭望著父親,狠心說:“父親,我不怕與別人競爭,我怕因為我是您的兒子,而無人敢與我競爭。”
“好,好,好。”裴孟檀連道,胸口起伏幾回,才鎮定下來,指著他說:“我當年或許就不該讓你回稷州。”
繼而一甩袖,大步離去。
裴明憫猶在身後喊道:“父親,這些事與爺爺無關!”
“我的兒,這時候少說兩句罷。”裴夫人上前摟住他,又傷心又不解:“你爺倆這又是為了什麽,非要爭個高低對錯?一家人親父子,一時見解不同,又有什麽打緊的?”一邊說一邊拉他起身。
他不願意低頭,就沒動,直挺挺地跪著。而後反握住母親的手,說:“沒事的,就讓我在這裏跪一會兒吧,母親。”
就當是對父親不敬的懲罰。
裴夫人了解自己的兒子,認準一個道理就不會輕易放棄,勸了片刻,便由他去。兀自拿帕子拭幹眼角,出去虛掩上房門,叫人在隔了座空庭的回廊岔道口擺開桌椅,就坐在這裏聽各路管事們上來匯報。
裴明憫獨自一人跪在廳中,夏日的天氣與柔軟的地毯叫這場罰跪並不怎麽難受,但他心中的煎熬卻遠勝以往任何一次。
他腦海裏就像有一座天秤,兩端的秤盤裏各擺銅權,隨著他的想法來回起落。
舍與得,如何能舍得?
待到正午,裴夫人再次來叫他。他借著母親的力量站起身,又被扶到椅子裏坐下,有些愧疚道:“平白叫母親擔心了。”
裴夫人嘆了口氣,拉著他的手輕聲道:“不怕說你父親的壞話,他總是這樣,打量著他是爹,就要你俯首帖耳。可養只貓發了性子都要撓人一下,何況我的兒?但這也不全是因為他專橫,你小時候被你爺爺要回稷州養,他就不痛快,總怕你日後不親他。後來你爺倆果真生疏了,他心裏難受,也想關心你,但不知道怎麽跟你開口。弄巧成拙,就越發強硬。”
裴明憫有所觸動,低著頭說:“我一直都很尊敬父親,不止行為,心裏也是。”
裴夫人將他半抱在懷裏,就像年幼時哄他入睡一樣說:“他的衣缽總是要你去繼承的,現在有分歧也沒關系,來日總有殊途同歸的時候,只千萬別傷了感情。”
裴明憫想到自己與父親的分歧,卻總有種無法和解的預感,無端生出許多哀傷。母親輕輕地拍著他的背,他開不了口,只能輕輕地點頭。
好在他只告了半日假,跪起後簡單用過飯,便有理由出門去翰林院。
到的時候,午休時間還沒過,大家散在花木亭廊的陰涼通風處歇息,直房裏一個人也沒有。
那份許久沒有起草完的奏折,與秦王列傳的草稿堆在一處,他揀出來從頭細看了一回,依然沒有靈感。
他不由感到些許的喪氣,但又告誡自己,豈能事未開頭就輕易言喪?很快振作起來,決定給裴老爺子寫信。
爺爺是他的第一位老師,也是他人生的向導,一定能指引他走向正確的方向。
另一邊,裴孟檀批閱完一摞加急的公文,走出直房透氣。
太陽正曬到頭頂,端門前的廣場上無遮無蔽,瞧著鋪地的磚石都刺眼睛。老遠卻有一襲青色袍服的人影快步走來,他瞧見,不由瞇了瞇眼。
“裴相爺。”賀今行走進屋檐底下,捏著奏折向他拱手行禮。
青年額上鼻尖全是汗水,躬身時甚至能感覺到頭頂冒著的熱氣,顯然被曬得不行。然而行過禮,沒有片刻停留,就示出牙牌匆匆進了門洞。
裴孟檀斜睨著他的背影,下意識沈思,這個時候急著送進宮的奏折,會是什麽內容?
西北?還是南疆?
實際上,這兩邊都不是。
賀今行趕到抱樸殿,讓內侍傳了急報,進殿便大聲稟報:“陛下,北黎有國書送至。”
明德帝正在打坐,被中斷了冥想,拆開國書一目十行看罷,忽地揚了信紙喝道:“豈有此理!”
賀今行忙道:“怒傷身,還請陛下息怒。”又拱手問:“不知國書上說了什麽?”
順喜也在旁小心勸說:“陛下,小賀大人說得對,您切莫動怒,免得頭又疼啊。”
明德帝閉眼長出一口氣,按捺下怒火,“你自己看罷。”
賀今行撿起那幾頁紙,快速地看完,也同皇帝方才一般震驚,立刻說道:“陛下,這絕無可能!”
“西涼人盤踞鳴谷關與業餘山,北黎人從合撒草原西部出兵南下,我大宣的軍隊則從蒼州南部北上,為的就是南北夾擊西涼大軍。所以我們的軍隊怎麽可能會出現在鳴谷關外,到業餘山中截殺北黎人?”
他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。隨即迅速地回憶起振宣軍傳回的捷報,以及此前的戰局布置,卻發現有一支深入敵軍的隊伍,行蹤不明。
又道:“就算真的發生了事實,那也極有可能是兩軍相遇之時,發生了什麽誤會,讓雙方誤以為對方是敵人。總之,我們的隊伍絕對不會在有盟約的情況下,主動襲擊北黎人。”
明德帝面沈如水:“立刻急遞問方子建,他到底瞞了朕什麽,遲遲送不回一封全軍俱在、頭尾清晰的捷報!”
振宣軍自上月末的捷報之後,近兩旬沒有後文,令皇帝疑心不已。
賀今行即應“是”,手裏捧著信紙,遲疑道:“這封國書?”
明德帝揮手道:“叫裴孟檀、王正玄、崔連壁和贏晅過來。”
話落,順喜打了個眼色,常謹便領著小內侍匆匆退去。
賀今行則將國書交還給順喜,拱手告退。
明德帝叫住他,“你來時,路上可有遇見誰?”
他在端門碰見裴相爺,應天門碰見崔大人,都如實作答。
明德帝撥了撥麈尾,語調平平:“萃英閣離皇宮到底遠了些,不夠方便,路上稍有不慎,還有洩露機密的風險,得換個地方才行。”
換地方?每日送奏折來回確實需要不短的時間,賀今行頓了頓,“請陛下示下。”
明德帝沈吟半晌,拍板道:“就端門吧。裴孟檀居北楹,你們就在南楹,辟兩三間屋子出來做直房。”
“是。”賀今行領了口諭就要告退。
但轉念一想,對軍中的公文一直以來都由政事堂負責撰寫發布,他下去也就是順道到政事堂傳令。但裴相爺與崔大人這會兒正在趕來的路上,他過去豈不是正好錯開?舍人院起草了文書,也要等兩位大人回去蓋印。不如他就在這裏等他們來,當面轉述口諭,也能免除一些有可能發生但不必要的事端。
於是他又回頭向皇帝稟明。
明德帝不甚耐煩:“你不是在舍人院當過值嗎,難道連起草公文都不會?”
賀今行驚了驚:“陛下的意思是,臣來寫?”又頓了頓,遲疑道:“這並不合規矩啊。”
“朕的話就是規矩。就蓋朕的印,不走政事堂,朕一刻也不想多等。”明德帝一拂袍袖,高聲道:“順喜,帶他去取印!”
順喜及時掩住驚詫,應聲道:“小賀大人請隨奴婢來。”
賀今行便隨前者去前殿側室。其實他想留下來,還有想看看諸位大人們對北黎那封國書的態度的原因。但陛下有令不得不從,至於諸位大人的態度,按裴相爺的作風,想來多半是緩而謀之,他事後再打聽也行。
二十多天前傳回的捷報若是無誤,振宣軍與西北軍合力大破西涼軍的時候,北黎人的援兵尚未抵達。再按照北黎人的說法,他們的先鋒軍抵達業餘山北麓,卻在山中遭遇了截擊,這時的時間是在月末,廿七廿八。
國書中並沒有提及確鑿的證據,卻認定埋伏他們的就是宣軍,是因為有其他的原因不想揭露證據,還是因為他們也知道那個時候西涼人已經節節敗退至鳴谷關外,所以直接認為只有宣軍才有埋伏他們的可能?
振宣軍當時說派了一支精兵潛入西涼軍中,並沒有詳陳領兵的將領是誰。但賀今行這些日子每每想起,總覺得很可能就是橫之。
以他對他的了解,他總是身先士卒,不落人後。深入敵後的戰術任務極其危險,但成功之後完全可以影響正面戰場的走勢,就算不是他提出的,他聽說之後亦必會主動請纓。
振宣軍其他的將領不熟悉,但如果去的真是橫之,就算是真的和北黎人發生了一場遭遇戰,也絕不會無緣無故,其中必有原因。
賀今行這般想,也認同須得盡快問明事由,才好向北黎人給出回覆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點私心,卻羞於道也。
順喜就在側室給他騰出了一方百靈臺,又準備好筆墨紙硯。
起草一紙公文對他來說輕而易舉,提筆便一氣呵成。一轉頭,大太監就從禦桌下的暗格裏取出兩方璽印,捧過來叫他用。他連忙制止道:“公公稍候,陛下還未審閱。”
順喜恍然,微微笑道:“是了,得先拿去給陛下過目。”
兩人遂拿著信箋去請皇帝審閱。
明德帝看完,隨手戳了個印,遞還給賀今行,同時說:“你們通政司,早點搬,朕明日就要看到你們在端門上值。”
“是。”賀今行應完,想起一件事來,再拱手說:“陛下,通政司成立快兩月,要與多個衙門接觸,事務繁多,忙起來人手總有些不夠用。您看,是否可以再添兩個人?”
明德帝隨意道:“這等人員調動之事,找吏部安排就是。”
賀今行這才攜文書告退。
待大殿裏安靜下來,明德帝叫順喜伺候筆墨,而後沈著臉叫陳林出來,“把這封密信送到靖寧手裏。”
陳林領了信,即刻下去安排。
另一邊,賀今行先回通政司將那份文書以急遞發出去,再向下屬們宣布了要將衙門直房搬到端門的事,叫他們辦完手頭事務就整理起來,而後親自前往吏部。
因裴相爺常坐鎮政事堂,吏部衙門裏的實際長官就變成了阮成庸阮大人。聽說通政司需要增添員額,他親自撥冗接見,詢問:“不知小賀大人所需,是令吏還是典吏?”
賀今行想了想,答道:“各一名吧,最好是熟悉文書之務、慣做實事的人。”頓了頓,再道:“還要勞煩阮大人,盡量快些。”
阮成庸笑了笑,點頭道:“小賀大人放心,三日之內,必然擇人補上你通政司的缺。”
賀今行執禮相謝,辦完這宗事,就近進了趟皇城。
禦用監和直殿監也接到了辟直房的命令,內侍們已經在端門南楹灑掃布置。
他和太監們說完出來,碰到一名抱著文書的青袍官員。對方是舍人院新上任不久的掌印,他認得,便招呼道:“陳掌印。”
對方上下瞧他一眼,笑道:“小賀大人這是過來看直房?”顯然已經知道通政司衙門要搬的事情。
賀今行面色不變:“陛下有命,通政司明日開始就要在此上值,不敢怠慢拖延。”
“原來如此,怪不得這麽著急。”陳掌印收了笑,淡淡道:“既然是為陛下做事,就要勤勉兢業,沈穩為上,方不負陛下看重。”
賀今行微微頷首:“自然。”
兩人錯身而過,前者往門洞裏去。
賀今行的目光跟了他一截,上移到端門的紅墻,看了片刻,也轉身離去。
陳掌印走進北楹直房,裴相爺正坐在書案後批閱公文,他上前匯報了幾句。
後者聽完不置可否,悠悠道:“你剛剛在外頭與誰爭閑氣?”
掌印則躬身,低聲道:“相爺功勞等身,兢業多年才走到這裏,竟與一黃口小兒隔墻相坐。屬下是為相爺感到不值。”
裴孟檀書下最後一撇,擡眼道:“萃英閣或是端門,皆是皇土,有何區別?既是同朝為官,同為陛下做事,官秩雖有高低,人卻無貴賤之別。收收你的性兒,多多埋頭歷練才是。”
“老師教訓得是。”掌印換了個稱呼,還是有些不服:“但這賀今行,出身蠻地,當初不過中書一舍人,投陛下之好而連連升遷,實在叫人不平。”
裴孟檀見他捺不住浮躁,心下嘆了一聲,但到底也算是自己的學生,仍加提點道:“他戴五品之官銜,行三品之職權,既是已定之事實,又何懼談論從前?你在他面前看似逞得一時之氣,誰知背後未叫人發笑?”
說到底,賀今行比他官秩高,能對他和顏悅色看的是他老師的面子。陳掌印有些汗顏,“可他這通政司經歷,不也是靠秦毓章推的他……”
說到這裏忽然反應過來,對啊,這人可是借的秦毓章的事,清算秦黨怎麽漏了他?或許可以據此參劾一本。
裴孟檀看他模樣,哪能不明白他的想法,但有想法並不一定能做成,故而沒有出言提醒,只等他吃個教訓。
再環視屋內,這間直房仍然是秦毓章用時的模樣,搬進來後沒有改動一點。
然而誠意緬懷至此,秦相爺仍然不讓他過得輕松啊,裴孟檀心道。打發走了不明所以的下屬,埋首公務,臨到應天門下鑰才走。
回到府上,忠義侯已在他的書房當中坐候,龍章鳳姿,神采非俗。他觀之,不由喟嘆,收學生真是如賭玉一般。
嬴淳懿起身行禮時見狀,問:“老師何故嘆氣?”
裴孟檀隨和地笑了笑,沒有多提,反問:“侯爺可知通政司的直房就要搬到端門南楹?”
嬴淳懿點略一點頭,沈聲道:“秦毓章才剛死,老師才剛上位,陛下就開始防備我們了。”
“陛下……”裴孟檀張了口卻未說下去,擡手請對方再落座,轉而說起通政司,“今日發往蒼州的公文,由通政司代擬、代發,是一點都沒落到政事堂。往常還能當它就是個收發、謄錄的跑腿衙門,現在是把舍人院的活兒都給搶過去了。”
這個“搶”字有些刺耳,嬴淳懿想起今行,說道:“今日應當只是偶然。”
裴孟檀的笑浮在臉上,道:“當初都以為,成立通政司只是陛下的權宜之策,照陛下對朝事的態度,三五日能召見使員一回就不錯了。誰知成立以來,陛下日日都見那賀今行。這麽多回下來,他也不曾觸怒陛下,還能擠進廷議,造成的影響實在超出預料。眼下當然只是偶然,但豈知來日不會成為常例?”
狂風起於微末,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,嬴淳懿應了一聲“嗯”。
裴孟檀接著道:“此人不可小覷,侯爺若是不能拉攏,就要早做防備。”
“此事不必急於一時,且等等。”嬴淳懿神色莫名,“今天北黎這封國書倒是警醒了我,對邊軍大事始終只能依靠軍報來判斷,沒有自己的人來傳遞消息,總歸不方便。”
振宣軍成立不久,新兵新將眾多,正是適合安插、培養勢力的好時機。
“這是否太冒險了?”裴孟檀果然轉移了註意力,為此猶豫不已。
雖然機會就擺在面前,但軍政不得相粘連乃大宣祖制。就連兵部也只能直轄州衛,其他文官衙門若是主動與邊軍聯系,叫陛下知曉,必然是死路一條。
嬴淳懿卻不這麽想,勢在必得地說:“老師若是遲疑,那就由本侯來,老師只管等結果。”
見裴孟檀隱隱有不讚成的跡象,又搶先道:“這事也是急不得,能不能成還兩說,學生明白,眼下最重要的當是薈芳館的大辯議。”
裴孟檀從善如流地點點頭:“陛下既然應允,就要做得萬無一失,漂漂亮亮的才好。侯爺若是缺人手,不妨用用今科上來的年輕人。資質差些也沒關系,不給他們做要緊的事就行。”
師生商討一刻,嬴淳懿起身告辭。
已過酉正,代表宵禁開始的鼓聲響起。但宵禁由兵馬司負責巡邏,對旁人來說不得晚回早出,對指揮使自然不成問題。
於嬴淳懿而言,寂靜無人的街道更好,少了許多提防他人耳目的麻煩。
長史隨車陪侍,聽聞裴相爺的說法,皺眉道:“相爺就是太謹慎、太仁善了些。”
“老師一人關系著整個裴氏,慎重些也是應該的。”嬴淳懿有些微不滿,但不代表不能理解對方,畢竟,“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,也遠不止一人。”
車架飛馳而過,碾過更聲數點。
賀今行比往常起得更早,宵禁結束時便出門,第一個到萃英閣。
晨光熹微裏,正廳那兩塊“生而好古”“化成天下”的牌匾依然高懸著,與世無爭。
在這裏還沒有坐滿兩個月,就要搬到皇城裏面去,他心中多少有些覆雜。
陛下的用意十分淺顯,幾乎可以說是明擺著告訴他們,秦毓章倒了,秦黨早晚被收拾幹凈,但不能只剩下裴相爺一黨獨大。所以陛下一定會扶持新人以制衡,而他無父無母無宗族,又恰好在西北戰事中立了功,攜通政司異軍突起,很適合做這個人。
他心甘情願為君分憂,卻忍不住想,當初秦毓章向陛下舉薦他的時候,陛下是否就已經算計到了今日?
他垂手而立,仰望前人的字跡。那蒼勁的文字似是有靈,仿佛能聽他心聲。
天覆吾,地載吾,天地生吾有意無?
“請問,這裏就是通政司吧?”身後響起一道小心翼翼的男聲。
賀今行回身看去,一個幹瘦的穿著藍袍官服的中年男人站在廳門外,伸頭看著他,雙肩有些習慣性地瑟縮。
他大步走出去接待,“是,我是這裏的經歷,賀今行。”
“原來您就是小賀大人。”對方驚了驚,趕忙拱手作揖,又從袖中掏出一張委任狀,“在下姓餘、名良、字聞道,得吏部令,前來通政司充任令吏。”
餘聞道將委任狀交給他後,再次深揖:“屬下初來乍到,不識京中風物人情,本想早來與同僚打聽打聽,沒曾想直接撞上了大人您。準備不周,還望您莫怪。”
賀今行聽到名字時便吃了一驚,看過委任狀,確認無疑,溫聲道:“竟是餘大人。通政司裏不興應酬,你能這麽早來,我很高興。說起來,我也認得你,我知雲織時,常聽湯伯俅提起餘大人。”
餘聞道顯然提起做過功課,知道就是他接任自己的雲織縣令一職,並不驚訝,忙忙地惶恐道:“大人稱呼我名姓便是,我乃中慶三十六年進士,蹉跎多年,才得以入京任一知事,著實羞愧,如何能與大人您相比?”
賀今行正色道:“我並非此意,若讓你誤解,我向你抱歉。是魚還是鯤鵬,只缺一陣風罷了。你能連知雲織與安縣十年,可見功力,莫要氣餒。我提起雲織,是想問你,你還記得雲織縣衙裏那一架葡萄嗎?”
餘聞道聽聞前面的話,還在搖頭晃腦連說“不敢”,聽到最後一句,倏地楞住。過了幾息,才不敢置信地打量這位年輕長官。
後者失笑道:“我說這話也沒有別的意思,就是想告訴你,它被照顧得很好。哪怕縣城被圍困又被棄離,它也沒有失去生機,你可以放心。”
他向來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。
餘聞道緩緩回過神,卻是一句話也沒有說。
賀今行見他背著一只書箱,又說:“你來得巧也不巧,我們今早正要搬遷,你這箱子需得先放一放,等搬過去了再收拾。”
餘聞道就跟著他,把箱子放到直房裏的長桌上,而後拘謹地挨著桌子坐下。
同僚還沒來,賀今行低頭看見他靴幫上打的補丁,便找話說:“我聽說你遷往安縣的時候,把家人也都帶過去了,不知這回可有一起進京?”
餘聞道趕忙回答:“沒,沒呢。”
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停頓片刻,才繼續說:“我還沒找好住的地方,就把她們安頓在了京畿的郊縣,打算等幾個月,再把她們一道接過來。”
“原來是這樣。”賀今行想到上個月的俸祿未發,這個月的俸祿一樣不知道能不能按時發放,或許等幾個月也攢不齊租房的錢……他心裏一酸,卻不知該怎麽告訴對方這件事,思來想去,說:“你先別急著租房,我替你問一問,還有沒有多餘的官舍。”
餘聞道大喜,起身不停地道謝。
賀今行心裏想,就算沒有空餘的房屋,他自己也能騰出一間,遂受了謝。
很快到了點卯的時辰,陸續到來,餘聞道與他們互相見禮通姓名,確認了職使。等人來齊,便套上馬車,搬遷進皇城。
因文書過多且都需要長期保存,但端門那邊就三間直房,空間不夠大。所以大部分謄錄的文本還是留存在萃英閣,這裏就此作為庫房使用。
印綬監的太監等在端門,將新制的帶姓名的牙牌發給他們。因為餘聞道今日才來,所以先給了他一塊進出應天門的通用腰牌。
桌位分配完畢,捷報處將新收的各地文書送到,大家很快處理起來。
賀今行得了一間單獨的小直房,泡在房裏大半日,始終沒有跨過端門,去拜見北楹的裴相爺。
直到傍晚他才走出直房,看到滿目紅墻黃瓦,以及墻下黑甲的禁軍,竟有幾分恍惚。
離天子所居的殿宇越近,也就意味著離百姓所在的市井越遠。
賀今行下衙之後,先去驛站多花了五兩銀子,托帶個急件到玉水。再去悅乎堂,才看到薈芳齋上午發向全國的邸報——
簡言之,薈芳館將於七月初七舉辦大文會,廣邀天下有才能之人前來參與,前三甲可得見天顏,面陳受賞。
“這就像一場小恩科,一發往各路州,必然引起轟動。”裴明憫嘆道。
晏塵水則合掌期待不已:“也必將是一場今年數一數二的大盛事!”
宣京沈悶已久,是該熱鬧熱鬧了。
賀今行卻下意識考慮到空虛的國庫,真的能辦得起來麽?還是說,他們花自己的錢?
再者,如今天下大事莫過於那兩樣,這場文會的議題勢必會向它們靠。文字、言語有時候不如最微小的風,有時候又是最鋒利的殺人刀,文會上若因此生亂,該怎麽辦?
在他思慮不已的時候,一封家書自蒼州跨越千山萬水,迢迢而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自裴孟檀將官印章子以及坐臥用具搬到端門北楹之後,事務繁忙,三五日才得回家一趟,時間還不定。
裴明憫升任了侍讀學士,仍然繼續之前的編纂任務,每日在翰林院早出晚歸,偶爾也要加班加點。是以十五過後,又幾日,臨到他祖母忌辰,父子才碰面。
裴氏祖地宗祠位於稷州,老爺子尚在,故而他們京中只在佛堂供奉牌位,逢年節以及忌辰做祭。
法事安排在晨間,正祭過後,家人難得坐在一起吃了頓早飯。飯後靜坐消食,裴夫人問兒子:“你升職也有些時日,直房換了沒有?給你安排的事務,底下用的人,都還順手麽?”
裴明憫沒料到母親問這個,看過去,母親向父親那邊擠擠眼。他頓時明白了,是代替父親問的。
他想了想,就說:“我原來的直房朝向挺好的,坐慣了,就沒挪動。先前負責的幾篇列傳沒編纂完,現在就接著編,同僚之間相處得也都挺好的。”
裴夫人本是替夫一問,聞言卻上了心,蹙眉道:“和幾個人待一間屋子裏,不逼仄麽?你才從北黎回來不久,哪裏就有坐慣一說呢?雖說你這官職的品秩低,但在翰林院裏總是能排上號的,哪有什麽都不動的道理。否則和從前做編纂又有什麽區別,是不是啊老爺?”
她給夫君遞了眼神過去,裴孟檀放下清口茶,凝神道:“這是你自己的意願,還是你們學士的安排?”
“這就是我自己的意願。”裴明憫看著父親,想說,難道學士沒有告訴父親嗎?何必還要來問他。
但這話若說出來,語態必然不恭敬,他就把話都咽下去了。
裴孟檀頷首道:“既然是你自己的意願,你樂意留在翰林院編史書,那就繼續吧。”
“老爺這話什麽意思?”裴夫人眉頭皺得更緊了。老夫妻倆對視,她不解地示意,和孩子置什麽氣呢?
裴孟檀理了理衣領,語氣依然隨和:“給他打氣的意思。好了,還有如山的事務等著處理,我就先回政事堂了。”
說罷起身欲走。
裴明憫疊掌相送:“父親慢走。”
“什麽時候想出翰林院了,再來找你爹說話。”裴孟檀撂下一句話,行走間並不分他一眼。
“爹這是什麽意思?”裴明憫豁然起身反問,“難道兒子出不出翰林院,任什麽職做什麽事,全憑父親做主嗎?”
裴孟檀停下腳步,回頭瞧自己的兒子。
裴夫人趕緊向周圍的侍從打了個手勢,讓他們無聲退下。
裴孟檀這才緩緩說道:“你自三歲開蒙,家裏為你請遍名師,你的吃穿用度,你的游學花費,哪一樣不是由家裏負擔?難道你爹作為一家之主,還做不得你的主了?”
裴明憫這幾日想了很多很多,腦子裏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想法,忍不住說:“是,我至今所用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家裏的積累。可家裏積累的財富難道就是與生俱來的嗎?既然受萬民供奉,取之於民,還之於民,有什麽不對?”
“還之於民,靠嘴巴還嗎?你要治國平天下,也是靠嘴巴說嗎?沒有權力,你拿什麽談抱負?”裴孟檀負手而立,體態從容,聲量卻提高了兩分:“既然要談抱負,你爹我想和你祖父一樣做宰相,想讓你也做宰相,又有什麽不對?”
他知道兒子與自己理念不符,平素相處甚至不如自己的學生。可他就這一個兒子,聰慧、敏銳、才學出眾,沒有一處不得他歡心,怎麽偏偏就要和他背道而馳呢?
裴明憫雙手提起袍擺,當即跪下,說:“我是想做宰相,但我想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積累功績做宰相,而不是憑借你們的餘蔭和暗地裏的扶持。”
“縣令,侍讀,總督,尚書,乃至宰相,這些官位不論大小,都是公器,不是我裴氏一家或是哪幾家之物。累世公卿,只靠權術逢迎帝心、籠絡下臣,又能維系幾世?得來不端不正的權位,就如地基歪斜之樓,不出兩代,就要傾塌。”
這話絲毫不留餘地,正戳中裴孟檀心窩,讓他真切地動了怒,面上卻笑道:“若你出身寒門,遭上峰打壓、同僚排擠,也敢與我說這種話嗎?”
“今行不靠出身,也能得陛下信任與重用,不是做得很好嗎?”裴明憫閉了閉眼,仰頭望著父親,狠心說:“父親,我不怕與別人競爭,我怕因為我是您的兒子,而無人敢與我競爭。”
“好,好,好。”裴孟檀連道,胸口起伏幾回,才鎮定下來,指著他說:“我當年或許就不該讓你回稷州。”
繼而一甩袖,大步離去。
裴明憫猶在身後喊道:“父親,這些事與爺爺無關!”
“我的兒,這時候少說兩句罷。”裴夫人上前摟住他,又傷心又不解:“你爺倆這又是為了什麽,非要爭個高低對錯?一家人親父子,一時見解不同,又有什麽打緊的?”一邊說一邊拉他起身。
他不願意低頭,就沒動,直挺挺地跪著。而後反握住母親的手,說:“沒事的,就讓我在這裏跪一會兒吧,母親。”
就當是對父親不敬的懲罰。
裴夫人了解自己的兒子,認準一個道理就不會輕易放棄,勸了片刻,便由他去。兀自拿帕子拭幹眼角,出去虛掩上房門,叫人在隔了座空庭的回廊岔道口擺開桌椅,就坐在這裏聽各路管事們上來匯報。
裴明憫獨自一人跪在廳中,夏日的天氣與柔軟的地毯叫這場罰跪並不怎麽難受,但他心中的煎熬卻遠勝以往任何一次。
他腦海裏就像有一座天秤,兩端的秤盤裏各擺銅權,隨著他的想法來回起落。
舍與得,如何能舍得?
待到正午,裴夫人再次來叫他。他借著母親的力量站起身,又被扶到椅子裏坐下,有些愧疚道:“平白叫母親擔心了。”
裴夫人嘆了口氣,拉著他的手輕聲道:“不怕說你父親的壞話,他總是這樣,打量著他是爹,就要你俯首帖耳。可養只貓發了性子都要撓人一下,何況我的兒?但這也不全是因為他專橫,你小時候被你爺爺要回稷州養,他就不痛快,總怕你日後不親他。後來你爺倆果真生疏了,他心裏難受,也想關心你,但不知道怎麽跟你開口。弄巧成拙,就越發強硬。”
裴明憫有所觸動,低著頭說:“我一直都很尊敬父親,不止行為,心裏也是。”
裴夫人將他半抱在懷裏,就像年幼時哄他入睡一樣說:“他的衣缽總是要你去繼承的,現在有分歧也沒關系,來日總有殊途同歸的時候,只千萬別傷了感情。”
裴明憫想到自己與父親的分歧,卻總有種無法和解的預感,無端生出許多哀傷。母親輕輕地拍著他的背,他開不了口,只能輕輕地點頭。
好在他只告了半日假,跪起後簡單用過飯,便有理由出門去翰林院。
到的時候,午休時間還沒過,大家散在花木亭廊的陰涼通風處歇息,直房裏一個人也沒有。
那份許久沒有起草完的奏折,與秦王列傳的草稿堆在一處,他揀出來從頭細看了一回,依然沒有靈感。
他不由感到些許的喪氣,但又告誡自己,豈能事未開頭就輕易言喪?很快振作起來,決定給裴老爺子寫信。
爺爺是他的第一位老師,也是他人生的向導,一定能指引他走向正確的方向。
另一邊,裴孟檀批閱完一摞加急的公文,走出直房透氣。
太陽正曬到頭頂,端門前的廣場上無遮無蔽,瞧著鋪地的磚石都刺眼睛。老遠卻有一襲青色袍服的人影快步走來,他瞧見,不由瞇了瞇眼。
“裴相爺。”賀今行走進屋檐底下,捏著奏折向他拱手行禮。
青年額上鼻尖全是汗水,躬身時甚至能感覺到頭頂冒著的熱氣,顯然被曬得不行。然而行過禮,沒有片刻停留,就示出牙牌匆匆進了門洞。
裴孟檀斜睨著他的背影,下意識沈思,這個時候急著送進宮的奏折,會是什麽內容?
西北?還是南疆?
實際上,這兩邊都不是。
賀今行趕到抱樸殿,讓內侍傳了急報,進殿便大聲稟報:“陛下,北黎有國書送至。”
明德帝正在打坐,被中斷了冥想,拆開國書一目十行看罷,忽地揚了信紙喝道:“豈有此理!”
賀今行忙道:“怒傷身,還請陛下息怒。”又拱手問:“不知國書上說了什麽?”
順喜也在旁小心勸說:“陛下,小賀大人說得對,您切莫動怒,免得頭又疼啊。”
明德帝閉眼長出一口氣,按捺下怒火,“你自己看罷。”
賀今行撿起那幾頁紙,快速地看完,也同皇帝方才一般震驚,立刻說道:“陛下,這絕無可能!”
“西涼人盤踞鳴谷關與業餘山,北黎人從合撒草原西部出兵南下,我大宣的軍隊則從蒼州南部北上,為的就是南北夾擊西涼大軍。所以我們的軍隊怎麽可能會出現在鳴谷關外,到業餘山中截殺北黎人?”
他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。隨即迅速地回憶起振宣軍傳回的捷報,以及此前的戰局布置,卻發現有一支深入敵軍的隊伍,行蹤不明。
又道:“就算真的發生了事實,那也極有可能是兩軍相遇之時,發生了什麽誤會,讓雙方誤以為對方是敵人。總之,我們的隊伍絕對不會在有盟約的情況下,主動襲擊北黎人。”
明德帝面沈如水:“立刻急遞問方子建,他到底瞞了朕什麽,遲遲送不回一封全軍俱在、頭尾清晰的捷報!”
振宣軍自上月末的捷報之後,近兩旬沒有後文,令皇帝疑心不已。
賀今行即應“是”,手裏捧著信紙,遲疑道:“這封國書?”
明德帝揮手道:“叫裴孟檀、王正玄、崔連壁和贏晅過來。”
話落,順喜打了個眼色,常謹便領著小內侍匆匆退去。
賀今行則將國書交還給順喜,拱手告退。
明德帝叫住他,“你來時,路上可有遇見誰?”
他在端門碰見裴相爺,應天門碰見崔大人,都如實作答。
明德帝撥了撥麈尾,語調平平:“萃英閣離皇宮到底遠了些,不夠方便,路上稍有不慎,還有洩露機密的風險,得換個地方才行。”
換地方?每日送奏折來回確實需要不短的時間,賀今行頓了頓,“請陛下示下。”
明德帝沈吟半晌,拍板道:“就端門吧。裴孟檀居北楹,你們就在南楹,辟兩三間屋子出來做直房。”
“是。”賀今行領了口諭就要告退。
但轉念一想,對軍中的公文一直以來都由政事堂負責撰寫發布,他下去也就是順道到政事堂傳令。但裴相爺與崔大人這會兒正在趕來的路上,他過去豈不是正好錯開?舍人院起草了文書,也要等兩位大人回去蓋印。不如他就在這裏等他們來,當面轉述口諭,也能免除一些有可能發生但不必要的事端。
於是他又回頭向皇帝稟明。
明德帝不甚耐煩:“你不是在舍人院當過值嗎,難道連起草公文都不會?”
賀今行驚了驚:“陛下的意思是,臣來寫?”又頓了頓,遲疑道:“這並不合規矩啊。”
“朕的話就是規矩。就蓋朕的印,不走政事堂,朕一刻也不想多等。”明德帝一拂袍袖,高聲道:“順喜,帶他去取印!”
順喜及時掩住驚詫,應聲道:“小賀大人請隨奴婢來。”
賀今行便隨前者去前殿側室。其實他想留下來,還有想看看諸位大人們對北黎那封國書的態度的原因。但陛下有令不得不從,至於諸位大人的態度,按裴相爺的作風,想來多半是緩而謀之,他事後再打聽也行。
二十多天前傳回的捷報若是無誤,振宣軍與西北軍合力大破西涼軍的時候,北黎人的援兵尚未抵達。再按照北黎人的說法,他們的先鋒軍抵達業餘山北麓,卻在山中遭遇了截擊,這時的時間是在月末,廿七廿八。
國書中並沒有提及確鑿的證據,卻認定埋伏他們的就是宣軍,是因為有其他的原因不想揭露證據,還是因為他們也知道那個時候西涼人已經節節敗退至鳴谷關外,所以直接認為只有宣軍才有埋伏他們的可能?
振宣軍當時說派了一支精兵潛入西涼軍中,並沒有詳陳領兵的將領是誰。但賀今行這些日子每每想起,總覺得很可能就是橫之。
以他對他的了解,他總是身先士卒,不落人後。深入敵後的戰術任務極其危險,但成功之後完全可以影響正面戰場的走勢,就算不是他提出的,他聽說之後亦必會主動請纓。
振宣軍其他的將領不熟悉,但如果去的真是橫之,就算是真的和北黎人發生了一場遭遇戰,也絕不會無緣無故,其中必有原因。
賀今行這般想,也認同須得盡快問明事由,才好向北黎人給出回覆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點私心,卻羞於道也。
順喜就在側室給他騰出了一方百靈臺,又準備好筆墨紙硯。
起草一紙公文對他來說輕而易舉,提筆便一氣呵成。一轉頭,大太監就從禦桌下的暗格裏取出兩方璽印,捧過來叫他用。他連忙制止道:“公公稍候,陛下還未審閱。”
順喜恍然,微微笑道:“是了,得先拿去給陛下過目。”
兩人遂拿著信箋去請皇帝審閱。
明德帝看完,隨手戳了個印,遞還給賀今行,同時說:“你們通政司,早點搬,朕明日就要看到你們在端門上值。”
“是。”賀今行應完,想起一件事來,再拱手說:“陛下,通政司成立快兩月,要與多個衙門接觸,事務繁多,忙起來人手總有些不夠用。您看,是否可以再添兩個人?”
明德帝隨意道:“這等人員調動之事,找吏部安排就是。”
賀今行這才攜文書告退。
待大殿裏安靜下來,明德帝叫順喜伺候筆墨,而後沈著臉叫陳林出來,“把這封密信送到靖寧手裏。”
陳林領了信,即刻下去安排。
另一邊,賀今行先回通政司將那份文書以急遞發出去,再向下屬們宣布了要將衙門直房搬到端門的事,叫他們辦完手頭事務就整理起來,而後親自前往吏部。
因裴相爺常坐鎮政事堂,吏部衙門裏的實際長官就變成了阮成庸阮大人。聽說通政司需要增添員額,他親自撥冗接見,詢問:“不知小賀大人所需,是令吏還是典吏?”
賀今行想了想,答道:“各一名吧,最好是熟悉文書之務、慣做實事的人。”頓了頓,再道:“還要勞煩阮大人,盡量快些。”
阮成庸笑了笑,點頭道:“小賀大人放心,三日之內,必然擇人補上你通政司的缺。”
賀今行執禮相謝,辦完這宗事,就近進了趟皇城。
禦用監和直殿監也接到了辟直房的命令,內侍們已經在端門南楹灑掃布置。
他和太監們說完出來,碰到一名抱著文書的青袍官員。對方是舍人院新上任不久的掌印,他認得,便招呼道:“陳掌印。”
對方上下瞧他一眼,笑道:“小賀大人這是過來看直房?”顯然已經知道通政司衙門要搬的事情。
賀今行面色不變:“陛下有命,通政司明日開始就要在此上值,不敢怠慢拖延。”
“原來如此,怪不得這麽著急。”陳掌印收了笑,淡淡道:“既然是為陛下做事,就要勤勉兢業,沈穩為上,方不負陛下看重。”
賀今行微微頷首:“自然。”
兩人錯身而過,前者往門洞裏去。
賀今行的目光跟了他一截,上移到端門的紅墻,看了片刻,也轉身離去。
陳掌印走進北楹直房,裴相爺正坐在書案後批閱公文,他上前匯報了幾句。
後者聽完不置可否,悠悠道:“你剛剛在外頭與誰爭閑氣?”
掌印則躬身,低聲道:“相爺功勞等身,兢業多年才走到這裏,竟與一黃口小兒隔墻相坐。屬下是為相爺感到不值。”
裴孟檀書下最後一撇,擡眼道:“萃英閣或是端門,皆是皇土,有何區別?既是同朝為官,同為陛下做事,官秩雖有高低,人卻無貴賤之別。收收你的性兒,多多埋頭歷練才是。”
“老師教訓得是。”掌印換了個稱呼,還是有些不服:“但這賀今行,出身蠻地,當初不過中書一舍人,投陛下之好而連連升遷,實在叫人不平。”
裴孟檀見他捺不住浮躁,心下嘆了一聲,但到底也算是自己的學生,仍加提點道:“他戴五品之官銜,行三品之職權,既是已定之事實,又何懼談論從前?你在他面前看似逞得一時之氣,誰知背後未叫人發笑?”
說到底,賀今行比他官秩高,能對他和顏悅色看的是他老師的面子。陳掌印有些汗顏,“可他這通政司經歷,不也是靠秦毓章推的他……”
說到這裏忽然反應過來,對啊,這人可是借的秦毓章的事,清算秦黨怎麽漏了他?或許可以據此參劾一本。
裴孟檀看他模樣,哪能不明白他的想法,但有想法並不一定能做成,故而沒有出言提醒,只等他吃個教訓。
再環視屋內,這間直房仍然是秦毓章用時的模樣,搬進來後沒有改動一點。
然而誠意緬懷至此,秦相爺仍然不讓他過得輕松啊,裴孟檀心道。打發走了不明所以的下屬,埋首公務,臨到應天門下鑰才走。
回到府上,忠義侯已在他的書房當中坐候,龍章鳳姿,神采非俗。他觀之,不由喟嘆,收學生真是如賭玉一般。
嬴淳懿起身行禮時見狀,問:“老師何故嘆氣?”
裴孟檀隨和地笑了笑,沒有多提,反問:“侯爺可知通政司的直房就要搬到端門南楹?”
嬴淳懿點略一點頭,沈聲道:“秦毓章才剛死,老師才剛上位,陛下就開始防備我們了。”
“陛下……”裴孟檀張了口卻未說下去,擡手請對方再落座,轉而說起通政司,“今日發往蒼州的公文,由通政司代擬、代發,是一點都沒落到政事堂。往常還能當它就是個收發、謄錄的跑腿衙門,現在是把舍人院的活兒都給搶過去了。”
這個“搶”字有些刺耳,嬴淳懿想起今行,說道:“今日應當只是偶然。”
裴孟檀的笑浮在臉上,道:“當初都以為,成立通政司只是陛下的權宜之策,照陛下對朝事的態度,三五日能召見使員一回就不錯了。誰知成立以來,陛下日日都見那賀今行。這麽多回下來,他也不曾觸怒陛下,還能擠進廷議,造成的影響實在超出預料。眼下當然只是偶然,但豈知來日不會成為常例?”
狂風起於微末,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,嬴淳懿應了一聲“嗯”。
裴孟檀接著道:“此人不可小覷,侯爺若是不能拉攏,就要早做防備。”
“此事不必急於一時,且等等。”嬴淳懿神色莫名,“今天北黎這封國書倒是警醒了我,對邊軍大事始終只能依靠軍報來判斷,沒有自己的人來傳遞消息,總歸不方便。”
振宣軍成立不久,新兵新將眾多,正是適合安插、培養勢力的好時機。
“這是否太冒險了?”裴孟檀果然轉移了註意力,為此猶豫不已。
雖然機會就擺在面前,但軍政不得相粘連乃大宣祖制。就連兵部也只能直轄州衛,其他文官衙門若是主動與邊軍聯系,叫陛下知曉,必然是死路一條。
嬴淳懿卻不這麽想,勢在必得地說:“老師若是遲疑,那就由本侯來,老師只管等結果。”
見裴孟檀隱隱有不讚成的跡象,又搶先道:“這事也是急不得,能不能成還兩說,學生明白,眼下最重要的當是薈芳館的大辯議。”
裴孟檀從善如流地點點頭:“陛下既然應允,就要做得萬無一失,漂漂亮亮的才好。侯爺若是缺人手,不妨用用今科上來的年輕人。資質差些也沒關系,不給他們做要緊的事就行。”
師生商討一刻,嬴淳懿起身告辭。
已過酉正,代表宵禁開始的鼓聲響起。但宵禁由兵馬司負責巡邏,對旁人來說不得晚回早出,對指揮使自然不成問題。
於嬴淳懿而言,寂靜無人的街道更好,少了許多提防他人耳目的麻煩。
長史隨車陪侍,聽聞裴相爺的說法,皺眉道:“相爺就是太謹慎、太仁善了些。”
“老師一人關系著整個裴氏,慎重些也是應該的。”嬴淳懿有些微不滿,但不代表不能理解對方,畢竟,“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,也遠不止一人。”
車架飛馳而過,碾過更聲數點。
賀今行比往常起得更早,宵禁結束時便出門,第一個到萃英閣。
晨光熹微裏,正廳那兩塊“生而好古”“化成天下”的牌匾依然高懸著,與世無爭。
在這裏還沒有坐滿兩個月,就要搬到皇城裏面去,他心中多少有些覆雜。
陛下的用意十分淺顯,幾乎可以說是明擺著告訴他們,秦毓章倒了,秦黨早晚被收拾幹凈,但不能只剩下裴相爺一黨獨大。所以陛下一定會扶持新人以制衡,而他無父無母無宗族,又恰好在西北戰事中立了功,攜通政司異軍突起,很適合做這個人。
他心甘情願為君分憂,卻忍不住想,當初秦毓章向陛下舉薦他的時候,陛下是否就已經算計到了今日?
他垂手而立,仰望前人的字跡。那蒼勁的文字似是有靈,仿佛能聽他心聲。
天覆吾,地載吾,天地生吾有意無?
“請問,這裏就是通政司吧?”身後響起一道小心翼翼的男聲。
賀今行回身看去,一個幹瘦的穿著藍袍官服的中年男人站在廳門外,伸頭看著他,雙肩有些習慣性地瑟縮。
他大步走出去接待,“是,我是這裏的經歷,賀今行。”
“原來您就是小賀大人。”對方驚了驚,趕忙拱手作揖,又從袖中掏出一張委任狀,“在下姓餘、名良、字聞道,得吏部令,前來通政司充任令吏。”
餘聞道將委任狀交給他後,再次深揖:“屬下初來乍到,不識京中風物人情,本想早來與同僚打聽打聽,沒曾想直接撞上了大人您。準備不周,還望您莫怪。”
賀今行聽到名字時便吃了一驚,看過委任狀,確認無疑,溫聲道:“竟是餘大人。通政司裏不興應酬,你能這麽早來,我很高興。說起來,我也認得你,我知雲織時,常聽湯伯俅提起餘大人。”
餘聞道顯然提起做過功課,知道就是他接任自己的雲織縣令一職,並不驚訝,忙忙地惶恐道:“大人稱呼我名姓便是,我乃中慶三十六年進士,蹉跎多年,才得以入京任一知事,著實羞愧,如何能與大人您相比?”
賀今行正色道:“我並非此意,若讓你誤解,我向你抱歉。是魚還是鯤鵬,只缺一陣風罷了。你能連知雲織與安縣十年,可見功力,莫要氣餒。我提起雲織,是想問你,你還記得雲織縣衙裏那一架葡萄嗎?”
餘聞道聽聞前面的話,還在搖頭晃腦連說“不敢”,聽到最後一句,倏地楞住。過了幾息,才不敢置信地打量這位年輕長官。
後者失笑道:“我說這話也沒有別的意思,就是想告訴你,它被照顧得很好。哪怕縣城被圍困又被棄離,它也沒有失去生機,你可以放心。”
他向來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。
餘聞道緩緩回過神,卻是一句話也沒有說。
賀今行見他背著一只書箱,又說:“你來得巧也不巧,我們今早正要搬遷,你這箱子需得先放一放,等搬過去了再收拾。”
餘聞道就跟著他,把箱子放到直房裏的長桌上,而後拘謹地挨著桌子坐下。
同僚還沒來,賀今行低頭看見他靴幫上打的補丁,便找話說:“我聽說你遷往安縣的時候,把家人也都帶過去了,不知這回可有一起進京?”
餘聞道趕忙回答:“沒,沒呢。”
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停頓片刻,才繼續說:“我還沒找好住的地方,就把她們安頓在了京畿的郊縣,打算等幾個月,再把她們一道接過來。”
“原來是這樣。”賀今行想到上個月的俸祿未發,這個月的俸祿一樣不知道能不能按時發放,或許等幾個月也攢不齊租房的錢……他心裏一酸,卻不知該怎麽告訴對方這件事,思來想去,說:“你先別急著租房,我替你問一問,還有沒有多餘的官舍。”
餘聞道大喜,起身不停地道謝。
賀今行心裏想,就算沒有空餘的房屋,他自己也能騰出一間,遂受了謝。
很快到了點卯的時辰,陸續到來,餘聞道與他們互相見禮通姓名,確認了職使。等人來齊,便套上馬車,搬遷進皇城。
因文書過多且都需要長期保存,但端門那邊就三間直房,空間不夠大。所以大部分謄錄的文本還是留存在萃英閣,這裏就此作為庫房使用。
印綬監的太監等在端門,將新制的帶姓名的牙牌發給他們。因為餘聞道今日才來,所以先給了他一塊進出應天門的通用腰牌。
桌位分配完畢,捷報處將新收的各地文書送到,大家很快處理起來。
賀今行得了一間單獨的小直房,泡在房裏大半日,始終沒有跨過端門,去拜見北楹的裴相爺。
直到傍晚他才走出直房,看到滿目紅墻黃瓦,以及墻下黑甲的禁軍,竟有幾分恍惚。
離天子所居的殿宇越近,也就意味著離百姓所在的市井越遠。
賀今行下衙之後,先去驛站多花了五兩銀子,托帶個急件到玉水。再去悅乎堂,才看到薈芳齋上午發向全國的邸報——
簡言之,薈芳館將於七月初七舉辦大文會,廣邀天下有才能之人前來參與,前三甲可得見天顏,面陳受賞。
“這就像一場小恩科,一發往各路州,必然引起轟動。”裴明憫嘆道。
晏塵水則合掌期待不已:“也必將是一場今年數一數二的大盛事!”
宣京沈悶已久,是該熱鬧熱鬧了。
賀今行卻下意識考慮到空虛的國庫,真的能辦得起來麽?還是說,他們花自己的錢?
再者,如今天下大事莫過於那兩樣,這場文會的議題勢必會向它們靠。文字、言語有時候不如最微小的風,有時候又是最鋒利的殺人刀,文會上若因此生亂,該怎麽辦?
在他思慮不已的時候,一封家書自蒼州跨越千山萬水,迢迢而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